未来“镁”好 ,或将激发新能源产业深度变革——首届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在 ...

来自: 有色新闻 收藏 邀请

图片

【本刊讯】镁及镁合金是工程应用中的轻型结构材料之一,被誉为“21世纪绿色结构材料”,同时,作为功能材料和能源材料,近年来,镁在镁基储能材料及镁电池领域的应用逐渐引起业界关注。


为了深入研讨镁电池材料的技术热点难点,扩大镁金属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展望镁电池材料应用的美好前景,10月28日至30日,首届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分会、《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期刊共同主办,陕西榆林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盛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支持参与本届会议。

10月2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洪国,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顾问潘复生,陕西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虎分别致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主持开幕式。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副会长孙前出席会议。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秘书长、镁业分会副秘书长徐明洪主持了部分主题报告并作会议总结发言。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洪国致辞


张洪国在致辞时表示,能源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新能源成为解决传统能源枯竭、能源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张洪国指出,可充镁电池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镁资源丰富等优点,广受研究者们关注,但是其发展仍受很多因素限制,发展更加适用于可充镁电池体系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他建议:一是深化交流合作,要通过不同研究方向之间、不同研究团队之间以及科研与行业产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来推动镁二次电池各环节的共同发展;二是促进创新创业,要以科学研究为源动力,促进镁二次电池产品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探讨规模化的镁二次电池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要通过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来持续推进镁二次电池产品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

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顾问潘复生致辞


“当前,镁产业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潘复生在致辞中强调,在“双碳”目标推进实施过程中,能源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材料与能源转型紧密相连。锂金属作为新能源的重要材料之一,虽然说应用广泛,但存在着国内资源短缺、安全性较差、废旧锂电池难以处置等一系列难题。而镁金属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一系列优势,势必将掀起新的应用热潮。关于镁电池的研发应用,潘复生指出,一是要加强科普宣传,要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镁电池产业发展,让更多人了解镁电池;二是加强合作交流,各个学会、学科要相互交叉在一起,加强学术协作;三是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和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

陕西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虎致辞


周军虎在致辞时介绍了榆林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榆林作为中国镁产业基地之一,发展镁电池产业正当其时。榆林镁业集团现已全部复产,能够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集团将从原材料供应、试验场景、基金扶持等方面对科研机构在榆林研发镁电池产业提供充分保障。他介绍说,榆林镁业集团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对镁电池产业高度关注,希望镁电池产业能在榆林落地生根。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主持会议


林如海在开幕式总结讲话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化转化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动力作用,希望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校能够更多地关注镁二次电池这一极具潜力的新能源材料领域,把握好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29日、30日,来自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中科院以及休斯顿大学、犹他州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的30位专家学者、研究团队,围绕镁电池及电解液、正负极材料、添加剂、电极界面控制等话题,共同分享观点,碰撞智慧,激发创新灵感。来自国内外的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团队共计140余人现场参加会议,部分研究人员参加远程线上交流。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作《高性能镁金属二次电池的关键材料体系开发》专题报告并与代表交流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努丽燕娜作《镁电池可实用性电解液》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教授刘渝萍作《高电压镁锂混合离子电池体系的构建和储能研究》专题报告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作《镁金属电池的添加剂激活和稳定供应》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副教授文家新作《全无机盐型可充镁电池电解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教授彭晓东作《依托JMA打造学术共同体,服务镁发展》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教授黄光胜作《镁离子电池负极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专题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麦立强远程《新型镁离子电池纳米电极材料》专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邹建新作《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题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左朋建作《镁电极界面调控及其在镁金属电池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杨晓伟作《镁金属负极界面探究》专题报告


南京大学教授金钟团队宋欣美博士作《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设计和储能机制研究》专题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赵相玉作《镁电池高比能高丰度硫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专题报告


同济大学教授马吉伟作《缺陷储能》专题报告


德国Maximilian Fichtner远程报告

休斯顿大学教授姚彦远程作专题报告


犹他州大学教授刘天骠远程报告


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汪国秀远程报告


新疆大学教授刘浪远程作《钛基化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镁性能研究》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张跃钢作《新型镁二次电池电解质设计及其性能调控》专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罗加严团队王澳轩副研究员作《可充镁空气电池》专题报告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东团队高建新远程作《金属燃料电池镁阳极研究》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副教授吴量作《镁合金的空气电池放电研究》专题报告


武汉大学副教授徐飞作《可充镁电池有机正极的研究》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研究员徐朝和作《高性能金属镁基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专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朱有启远程作《铜硫族化合物正极材料的可逆电化学储镁性能》专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薄首行远程作《镁硫电化学》专题报告


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忠华作《可充电镁电池关键材料进展》专题报告


重庆大学研究生黄雪婷作《硼基非亲核性可充镁电池电解液研究》专题报告

本届会议既是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的首届会议,同时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表示,随着新能源及其材料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本次专题研讨会后,各方研究机构将持续培育出科研硕果,以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激发新能源产业实现深度变革。

参会代表合影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投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1-11-1 14:57
镁途
粉丝0 阅读1186 回复0

精彩阅读

镁途微信公众号码

扫码微信公众号
给你想要与成长

用心服务镁途
0392-2167977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961185715@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Ryi  © 2019  鹤壁镁途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30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