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以材料为先,实现重大装备的提升,是新型重大装备研发的战略转变。“高原之王”新一代直升机采用新一代高性能镁稀土合金材料,突破性地实现了关键部件的轻量化,为新型镁合金材料首次在重大装备项目上实现批量应用跨出了关键一步,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吴国华教授科研团队,在中心主任丁文江院士的领导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2010年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制定了明确的轻量化目标,减重已成为我国航天航空、国防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且紧迫任务。航空航天装备减重已由“斤斤计较”转变为“克克计较”。而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减震性、切削加工性、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等优点。且由于镁合金是目前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可大幅提升武器装备战技指标,故受到高度重视。上海交大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明的高强耐热镁稀土合金进入了国防列装视野。 针对现有镁合金材料强度低、耐热性差、成型工艺与装备落后等关键问题,利用开发的新型高强耐热镁稀土合金材料,并采用系列成套原创性工艺与技术,突破了铸件表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及热处理变形等应用瓶颈,攻克了镁合金构件的精确控形与控性关键难题,首次实现了大型复杂薄壁高强耐热镁合金部件树脂砂型低压铸造,开发了多种航天航空关键重要部件,减重达25%以上,保证了国家重点型号的顺利实施,大幅度提升了新一代装备的战技指标。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吴国华说:“我们开展镁稀土合金材料研究比较早,从材料开发-熔体净化细化复合处理-铸造成型-热处理工艺开发一路走来,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我们研制成功了抗拉强度大于400兆帕的高强耐热铸造镁合金,已用于二十余种型号产品的研制与批产,这是国内乃至世界镁合金领域的重大突破”。数年来,吴国华课题组授权了国家发明专利55项,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了5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吴国华教授 2014年,吴国华团队首次采用高强耐热新型镁稀土合金精密砂型低压铸造成型工艺,完成了我国某高超声速飞行器镁稀土重要部件的研制与生产任务,首次采用新一代镁稀土合金替代钛合金,成功铸造了大型复杂异型薄壁形状的主承力部件,多次飞行试验均获巨大成功,使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高强耐热镁稀土合金的应用成为首创,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谈及此,吴国华满怀激情,我们也没想到,新型镁稀土合金这么强,能大幅提升飞行器飞行指标。这种新型镁稀土合金材料具有高温力学性能超强的特点,与传统金属材料随着温度升高抗拉强度下降情形相反,新型镁稀土合金材料在300度下,随着温度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反而是上升的。该飞行器采用镁稀土合金部件后,相对原设计,整体减重超过100公斤,这个减重效果对于克克计较的航天领域而言是巨大的。科研成果于2017年获得了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
面对未来,吴国华教授表示,我国应充分发挥镁与稀土资源优势,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立足于产学研用相结合,组建航空航天用镁合金应用及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聚焦高性能镁稀土材料及控形控性技术开发与应用,搞好顶层设计,组织骨干队伍,加强原始创新,提倡自主设计,促进自主应用,形成中国特色航空航天用镁合金材料标准体系,使镁合金成为中国轻量化材料的王牌,为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撑,继而把中国镁稀土材料推向世界,将我国镁与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我国镁及稀土产业的发展。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 |
5月7日,海天智胜金属与江苏鑫启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启...详情
5月7日,垣曲县县委书记史玉江深入五龙镁业开展现场工作调研,并...详情
近日,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阳宝镁精密制造有限公...详情
周初镁市简述2025.5.12日今日返市,国内镁锭市场以高位稳挺姿态...详情
请发表评论